(一)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
借用钱理群的话说:现代文学“仅是一个时间概念”,指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所发生发展的历史。期间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,即“三个十年”。
(二)分期划分 分期便于总结现代文学的发展特点,掌握它的基本面貌,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。但由于对现代文学性质的认识不同,在分期命名上又说法不一。 ①开拓期(1917—1927)。所谓现代文学的“第一个十年”。 ②丰收期(1927—1937)。所谓现代文学的“第二个十年”。 ③转折期(1937—1949)。所谓现代文学的“第三个十年”。
(三)思想内容
第一个十年(1917-1927):民主意识、科学精神、社会主义思想。 第二个十年(1927-1937):阶级解放意识,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,民主主义、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。 第三个十年(1937-1949):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,多地域、多元化、大众化的文学。
(四)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、浪漫主义、现代主义。现实主义为主潮。
(五)代表作家(后面会展开复习) 鲁迅、沈从文、郭沫若、茅盾、巴金、老舍、曹禺、张爱玲、徐志摩、闻一多、丁玲、赵树理、戴望舒、萧红、艾芜、钱钟书、艾青、路翎、穆旦等
(六)主要作品 鲁迅的小说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、《故事新编》,散文诗《野草》;郭沫若的《女神》、《屈原》;茅盾的《子夜》、《林家铺子》;徐志摩、闻一多的诗歌;沈从文的《边城》、《柏子》;巴金的《家、春、秋》、《寒夜》;老舍的《骆驼祥子》、《四世同堂》;曹禺的《原野》、《雷雨》;赵树理的小说;艾青、穆旦的诗歌;张爱玲的小说等。
【52mti提示】该部分主要为综述性内容,旨在让大家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个整体的认识,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所指的是“三个十年”,为后面复习树立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,便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,提高复习效率。
|